李自成这任新主容不得眼皮底下存在这样的威胁,而清朝自皇太极去世、幼主福临即位后,摄政王多尔衮决定挥师南下,实现&ldo;问鼎中原&rdo;的目标。两股分别来自北京、盛京的铁流,南北相向,汇向山海关。
吴三桂,手握四五万兵力的自由兵团,瞬间成为可以左右战局的炙手可热的人物。他的作用,可媲美楚汉相争时的韩信。当时韩信&ldo;为汉则汉胜,与楚则楚胜&rdo;,而吴三桂则&ldo;为顺则顺胜,为清则清胜&rdo;。手握如此重要的筹码,待价而沽的吴三桂知道自己可以卖个好价钱了。
从民族感情上讲,吴三桂可能更倾向于大顺,毕竟同为汉人,而清军是异族野蛮人,投向他们很可能前途叵测。可惜,这些好感都被李自成及其手下的所作所为冲散殆尽。与韩信本身属于汉集团不同,吴三桂其时不属于任何集团,是独立于顺与清之外的,李自成不仅对他没有&ldo;解衣推食&rdo;之情,反倒有&ldo;扣父夺妾&rdo;之恨。所以,吴三桂迎清军入关的决定也不武断。何况,吴三桂还有自己的打算,起初,他打算效仿申包胥忍辱负重、求秦复楚,他与多尔衮的书信屡次提到&ldo;求助于大清&rdo;,而清兵入京后亦宣称是来帮助驱逐&ldo;流寇&rdo;的,虽然清兵打出这样的口号可能出于诸多政治因素考虑,但也从侧面证明了此点。
然而,时代毕竟不同,他不是申包胥,清军也不是秦军,历史的洪流是不能阻挡的。清兵接下来的表现却让吴三桂大失所望。用柏杨先生的话说,&ldo;流寇&rdo;已经被驱逐,应该把房子归还原主人了。可是这位正义凛然的大侠客,不但不把房子归还,反而把自己的家搬过来,坚持说他们就是主人。
这样,吴三桂的请兵之举立刻变质为&ldo;降军&rdo;之举。
吴三桂此时对自己的前途肯定也是忐忑不安的,所幸此刻多尔衮一方面为了保存实力,一方面为了削弱吴三桂的兵力,催促他向南扫平起义军。吴三桂也知道,自己与洪承畴、祖大寿他们不同,自己拥有一支独立统率的部队,清朝对自己虽然外示优宠,但内存疑忌,并未授之以实权,留在北京附近只会使自己死得更早,不如乘势南下,一面确立战功,一面扩张自己的势力。最终他的目的达到了,他成为藩王,坐拥一方,恍若土皇帝。当然,代价也是惨重的:除了陈圆圆,他一家包括父亲吴襄在内共38口都被李自成所杀,他本人则成为&ldo;冲冠一怒为红颜&rdo;、助满人夺取汉人江山的&ldo;汉奸&rdo;。
吉林大学的李书源教授,在评价这一段历史时叹道:历史评价有时候真是悖论,清兵入关,建立清王朝,如同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一样,给衰败的中国社会注入新的活力,因而受到人们肯定。但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却成为千古罪人,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。所以如此,是由于存在着两种评价标准:一是以历史的发展为尺度,一是以道德为尺度,离开道德尺度,成王败寇,历史失于涵育人文的作用,而离开了历史发展的尺度,历史则又成了难辨是非的一团乱麻。
著名历史学家李治亭先生提出了他自己的评价标准: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方向,即大一统的标准。正如清朝的大一统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一样,对大一统有利的人或事也应该为我们所肯定。当然这只是大方向的把握,在具体问题上还要具体分析。但有一条还是永恒不变的:功者功之,罪者罪之。正如阎崇年先生在谈到正说历史时讲的那样,只是需要将历史的真正面貌呈现出来,功罪自有人评说。
第三章紫禁城------兴亡的中轴线
在直升机上鸟瞰北京,你会惊奇地发现,景山犹如一个人像,五官俱全,左右对称。
古老的北京城也是一座对称的城市。从北京的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,这条长达7.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以故宫为中心,南起永定门,北到钟鼓楼,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,也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。
17世纪40年代,关乎三个王朝兴亡的中轴线在此摆动,民族与文化冲突的长绳也在此激烈震颤。
谁是&ldo;真命天子&rdo;
燕京,煤山,寿皇亭旁的古槐下。东方未明,一个太监打扮的人扔掉手中的笔,捧着写满字迹的衣服,站起身来,侧耳倾听,大顺士兵搜索的声音渐渐逼近。时间不多了,他整好衣冠,仰天长叹。手握树上垂下的三尺套索,突然有一种解脱的感觉。
古树无语,光秃秃的枝头晃了几晃,又渐渐趋于平静。
其时是1644年3月19日,崇祯自缢,明朝灭亡。
在中国历史上,1644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,崇祯十七年、永昌元年、顺治元年,北京这座千年古都在43天内两易其主,一年之中,紫禁城的龙椅上坐过三个皇帝。三百六十多年中后人对那一年发生在北京的历史,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的探讨经久不衰。
紫禁城的三位主人依次是大明崇祯帝朱由检、大顺皇帝李自成和大清顺治帝爱新觉罗&iddot;福临。三人的更替是有其历史必然的。
范文澜先生说,明朝崇祯帝即位后,诛灭客、魏,一时颇有振兴朝纲、挽救危亡之势。但是,魏忠贤失败后,阉党仍企图操纵朝政,长期延续的党争并没有消除。加之崇祯帝专擅自用,对文臣多有猜疑,对武将任意杀戮,屡斩败将,臣下为保住脑袋多求避祸,少有谏言。统治集团长期动荡,上下官员贪贿风行,军兵日益虚溃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病奴 这货不是马超 豆腐东 一念 末世破魂曲 读心术:炮灰女配她失心疯又犯了 快穿万人嫌逆袭:大佬都在火葬场 纸上谈罪之翎雀谈 采薇·采薇 谁伴我闯荡·巴人之谜 帝后野史 重生之星光璀璨 里程 割据一方 俗丽之夜 农女成凤 大明小官生活 亲,玩过看脸游戏吗?[快穿] 快穿当满级大佬拿到炮灰剧本 医妃萌宝,逆袭成凰